相信很多小伙伴
都受不了
海鲜的“诱惑”~
然而
吃海鲜有个大难题
就是处理海鲜
一个个的不是带刺就是长钳子
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蟹钳伤
被虾刺伤、被鱼咬伤
被贝类割伤......
这不
就有人清洗螃蟹时被扎了
导致感染发烧
一度休克
被确诊脓毒症!
↓↓ 雷竞技下载
浙江宁波的刘女士,今年40岁,是个二孩妈妈。几天前的下午,她和往常一样在家中准备晚饭。处理梭子蟹时,她左手掌心被螃蟹外壳扎了一下。伤口不算深,血也很快止住了,所以没有在意。
不料,两个小时后,刘女士开始发烧,打寒颤,体温一下就到了39℃多。
在当地医院治疗一天后效果不明显。第二天晚上,家人赶紧把她送到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急诊科。
据回忆,送至急诊科时,刘女士发热、恶心、呕吐,已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。
当时,她和家人都没有把来势汹汹的病症和被螃蟹扎伤联系起来。检查结果显示降钙素的数值高达9.37ng/ml,正常值应该不超过0.046ng/ml,超标了200多倍!
很快,刘女士被确诊为脓毒症,且已经累及到心肌,出现脓毒症相关的心肌病。于是患者立即被送进ICU,抢救团队给患者用上ECMO(体外膜肺氧合),经过及时抢救,刘女士转危为安。
治疗中,医生注意到患者左手掌心被扎处还有灰黑色的瘀斑,手部和身体多处密布着细小的红色出血点。经过推断,雷竞技下载考虑是被螃蟹扎伤感染细菌或病毒导致的。
近些年
被海鲜扎伤的报道屡见不鲜
每年都会有人因为被
海鲜扎伤感染而截肢或死亡
……
而其中“祸首”之一
就是创伤弧菌感染
“创伤弧菌”在海水中分布非常广泛,以毒力强、感染死亡率高著称。
感染后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、坏死性筋膜炎,甚至是脓毒血症。如不及时正确治疗,大多数患者会因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,因此它被称为“海洋中的无声杀手”。
警惕创伤弧菌两种感染途径:
1、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。
2、肢体上有伤口的部位接触海水,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。
看到这相信很多吃货
内心是崩溃的
也不用慌
海鲜还是可以吃的
并不是所有人被扎到都会感染
当然
处理这些海鲜时
还是要格外注意
1. 生蚝等贝壳类海鲜
贝壳类动物是创伤弧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媒介,所以尽量不要选择生吃。(蒜蓉粉丝生蚝、海蛎子汤它不香吗?)
2. 螃蟹和虾
处理这些螃蟹时一定要格外小心,戴上厚手套!(看看这蟹钳、这尖尖的刺,就问你怕不怕?)
3. 海鱼
常见的海鱼在处理时很容易被鱼鳍、鱼刺扎伤。建议直接找摊主帮忙处理,毕竟人家可是专业的哦~
最后再次提醒,“病从口入”,尽量不要生吃海鲜,鱼虾蟹贝等都要彻底煮熟,可以杀死致病“毒菌”。
如果不小心被虾、蟹、鱼刺伤,应该将血挤出,然后用清水冲洗。如果出现疼痛、瘙痒、肿胀、腹泻或发热等症状,就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。
此外,如果伤口被扎伤很深,最好简单处理后,再去医院进行治疗。因为深深的伤口为细菌提供了厌氧的环境,很容易造成“破伤风杆菌”繁殖,侵袭神经系统,甚至可能致死。
建议这两类人要避免处理海鲜
1、身体有伤口:手上或嘴里有伤口的人尽量避免接触、生吃海鲜,以免细菌有机可乘。
2、免疫力低下人群:老人、小孩、孕妇以及有糖尿病、肝损伤等患者要小心,此类人群自身免疫力较低更容易感染。
来源:人民网科普、杭州日报
编辑:方洪秀